马来西亚华人青年阿迪对长城最初的印象来自一张照片,那是上世纪90年代,爷爷奶奶到中国探亲时在八达岭的合影。
如今,他在爷爷奶奶曾留影的地方,带小朋友探索长城,带成年人了解长城。他说,自己的工作与祖辈的足迹、儿时的记忆联系在了一起,“我也更贴近地了解了中国”↓
(资料图)
01
儿时记忆里
爷爷奶奶带回的“长城”
阿迪的全名叫林国玄,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。他珍藏着一张照片,是上个世纪90年代爷爷奶奶来中国探亲时在八达岭拍的。
当时阿迪才六七岁,那是他最早认识到的长城。“那一次,他们带了一大箱纪念品给我们,有戴在手上的鸭子、熊猫玩偶,还有‘不到长城非好汉’的旌旗。”
△同一角度下,照片中的长城和如今的长城。
后来,阿迪到中国留学,先后去了水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。但是,这些长城有什么区别,长城为什么要拐来拐去而不是直线连通,阿迪只是走马观花,没有办法求解,也没有人可以问。
毕业后,阿迪在清华大学参与研究工作,围绕国家文化公园的课题做研究,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——怎么说好中国故事、怎么说好长城。“像北京八达岭,其实旅游做得非常好,但是根据我们的调研,去过八达岭的人可能说不出‘长城为什么伟大’,也答不上来‘垛口’又是什么,就像当年的我一样。”
02
长大来中国
阿迪带“少年使者”探索长城
于是,阿迪和其他研究人员尝试用“可信、可爱、可敬”的方式,让更多人认识长城。其中一个项目叫“少年使者”,让小朋友们通过亲身参与探索,去了解长城。
阿迪介绍,小朋友们完成游戏任务后再来找工作人员,他们就有机会跟小朋友们讲述,为什么要修建长城,历朝历代修建长城的工作为什么跨越了两千多年,为什么建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拆掉了一部分长城,但我们不能在长城上刻字等。
△阿迪在长城上为小朋友讲解
开展活动的地点在八达岭的北一到北四楼,恰好就是当年阿迪的爷爷奶奶拍照的背景。阿迪说,“这让我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和祖辈的足迹以及小时候对长城的记忆,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。”
03
让更多成年人
有机会更好地认识长城
除了让小朋友参与的“少年使者”项目外,阿迪也希望让成年人也有机会再认识长城。因此,他们设计了“一块砖”项目,通过“遗产酒店”的方式,让大家在入住的过程中去了解500年前守边人的生活。“比如,通过明制的浴袍去解说明代‘胡服之禁’。”这个项目也获得长城博物馆的支持。
△帮水峪村的酒店项目正在建设
阿迪称,这几年做长城的项目,让他能更贴近地了解中国。中国很大,长城很长。长城沿线的一些地方连植被都很难生长,而长城脚下的百姓哪怕在戈壁荒漠中也依然坚韧、质朴地生活着。怎么依托保护长城,让长城带发展起来,需要花更多精力。
“过去两千多年,不同时代的长城‘守城人’用他们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,我们这一代‘守城人’需要坚持,更需要创新和突破。”
关键词: